
期刊简介
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,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。国内刊号:CN 11-6006/R,国际刊号:ISSN 2095-0616,邮发代号:82-519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;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、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:“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,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”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,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,全国人大常委、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;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,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、行业学(协)会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“两院”院士、首届“国医大师”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;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、医药教育、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、学者出任编委、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立足医药科研、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,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,及时、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,客观、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,积极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、新理论、新观点、新发现、新技术、新成果、新方法、新措施、新经验等原创论文,全方位、高密度、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,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。
春日必吃!揭秘野菜的五大好处!
时间:2025-04-11 15:35:49
春风漫过山野,泥土中拱动的嫩芽掀开腐殖质编织的绒毯,蛰伏的味蕾与沉睡的记忆同时苏醒。当城市公园的樱花树下挤满拍照人群时,真正懂得与春天对话的食客,早已挎着藤篮走向湿润的田埂。那些贴着地皮生长的植物,用最朴素的方式完成着四季轮回的叙事,叶片背面凝结的露珠里,藏着自然馈赠的生存密码。
翻开泛黄的《救荒本草》,六百年前的文字仍在跃动:"荠菜,生田野中,苗塌地生。“这种被饥馑年代视作保命粮的十字花科植物,如今在江南的菜场里被扎成青翠的小把。老农人传授的采摘口诀"三片真叶最当时”,暗合现代营养学发现的维生素C峰值期。马兰头与枸杞芽在沸水里翻个身便盛进青瓷盘,淋上麻油后散发的清香,恰是《山家清供》里记载的"春盘"遗韵。
太行山脉的褶皱里,戴着蓝布头巾的妇人用骨刀剜起紫花地丁,根茎断面渗出的乳白色汁液是天然的消炎良药。北京胡同的老饕熟稔野苋菜与商陆的区别,正如他们能准确指出柳芽初绽的准确时辰。当日本料理店端出价格不菲的蕨菜天妇罗,大巴山区的孩子正用竹篓收集着漫山遍野的拳头菜,焯水后拌上辣椒的吃法,与《齐民要术》里"蕨菹"的记载遥相呼应。
长江流域的芦苇荡中,蒌蒿的茎秆在清明雨水里拔节,苏东坡笔下的"蒌蒿满地芦芽短"化作餐桌上的蒌蒿炒香干。懂得在苜蓿展叶前掐取嫩尖的厨娘,往往会在焯水时加一勺猪油,这是祖辈传下的化解草酸的智慧。胶东半岛的海风催肥了面条菜,主妇们将其裹上玉米面蒸制,成就了《素食说略》里"其味隽永"的蒸拌菜。
神农架深处的药农熟稔蒲公英的生长节律,他们知道何时采集的植株黄酮含量最高。当都市白领在养生馆里花重金购买蒲公英根茶时,山民们正用柴火灶熬煮着新鲜的根茎。现代实验室的离心机分离出苦荬菜中的苦味素,印证了《滇南本草》记载的"清热解毒"之说,而民间流传的"苦菜蘸酱,三月不咳"的俗谚,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现出统计学意义。
秦岭北麓的槐树林里,带着露水的槐花被捋进竹筐,主妇们遵循着"七分花开三分蕾"的古训。当食品加工厂将蒲公英制成代用茶,将荠菜速冻出口时,菜市场里头发花白的婆婆仍在传授着"灰灰菜要揉出汁水才去涩"的秘诀。这些流转千年的生存智慧,正在分子营养学与植物化学的显微镜下,显影出超越时代的科学价值。
雨前茶与明前茶的概念移植到野菜领域,催生出讲究时令的"春野八鲜"之说。但真正懂得啖春之道的食客明白,枸杞芽的鲜嫩期不过七日,香椿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呈指数增长。那些执着于在惊蛰后第三场雨采摘地皮菜的老人,掌握着比米其林指南更精确的味觉刻度。当米其林餐厅用液氮处理马齿苋以求分子料理的创新时,湘西山区的吊脚楼里,腊肉炒水芹的香气正穿透雨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