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,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。国内刊号:CN 11-6006/R,国际刊号:ISSN 2095-0616,邮发代号:82-519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;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、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:“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,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”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,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,全国人大常委、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;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,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、行业学(协)会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“两院”院士、首届“国医大师”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;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、医药教育、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、学者出任编委、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立足医药科研、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,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,及时、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,客观、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,积极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、新理论、新观点、新发现、新技术、新成果、新方法、新措施、新经验等原创论文,全方位、高密度、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,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。
常用药错用成毒?揭秘安全用药法!
时间:2025-05-15 14:25:06
在日常生活的角落里,总有一些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的事物,药物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天要聊的这种常用药,它在许多人的家中药箱里占据一席之地,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疼痛与不适,它就是布洛芬。然而,鲜为人知的是,一旦用错,它就可能化身为潜藏于体内的“慢性毒药”,悄然侵蚀着我们的健康。
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,凭借着出色的解热、镇痛、抗炎功效,成为了众多人在感冒发烧、头痛脑热、关节疼痛时的首选。当我们遭遇身体不适,体温升高,或是被疼痛困扰时,一颗布洛芬下肚,往往能迅速驱散阴霾,让身体重回舒适状态。它在缓解女性痛经方面,也堪称“救星”,为无数女性减轻了每月一次的痛苦煎熬。可正是由于它如此常见且容易获取,人们渐渐忽视了它背后隐藏的风险,对它的使用也越来越随意。
超剂量服用,是许多人常陷入的误区。有时候,为了快速缓解疼痛,或是觉得病情稍有反复就自行加大药量,远超出说明书规定的安全范围。殊不知,布洛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,大剂量的摄入会极大地加重肝脏负担,长此以往,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。就像一台原本正常运转的机器,突然被塞入过量的任务,零件不堪重负,迟早会出问题。而且,超剂量服用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,从轻微的恶心、呕吐,到严重的胃溃疡、胃出血,一步步蚕食着身体的防御底线。
长期滥用布洛芬,危害更是不容小觑。一些人只要身体有点小疼小痛,就习惯性地吃布洛芬,把它当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。但人体自身有着复杂的调节机制,偶尔的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,合理应对才能解决问题。长期依赖布洛芬抑制疼痛,不仅会掩盖病情,让真正的病因被忽视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还会使身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,导致日后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,进而陷入恶性循环。同时,肾脏作为代谢废物排出的重要器官,也会在长期药物刺激下功能受损,影响体内水盐平衡与毒素排泄。
除了用量和时长的问题,不恰当的联合用药也暗藏风险。布洛芬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时,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。比如与某些抗凝血药合用,会增加出血风险;与部分降压药同服,可能影响血压控制效果。一些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本以为能增强疗效,却不知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埋下了健康隐患,让身体处于危险的边缘。
特殊人群使用布洛芬时更需谨慎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儿童以及老年人,他们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,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与常人不同。孕妇服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,儿童脏腑娇嫩,过量或不当使用易出现不良反应,老年人则因身体机能衰退,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,更容易蓄积中毒。这些特殊群体在使用布洛芬前,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,切不可盲目跟风用药。
了解完这些风险,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呢?首先,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与用法,按疗程服用,不要自行增减药量。服药期间,密切关注身体反应,一旦出现异常不适,立即停药并就医。其次,避免与其他药物随意混用,如有需要,先咨询药师或医生。再者,特殊人群用药前一定要寻求专业指导,确保用药安全。
布洛芬虽是生活中常见的“救急先锋”,但用错就会成为危害健康的“慢性毒药”。我们要摒弃对它的随意态度,以科学、严谨的方式对待每一次用药,这样才能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,守护好自己的身体,不让小小的药片成为健康的“定时炸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