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,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。国内刊号:CN 11-6006/R,国际刊号:ISSN 2095-0616,邮发代号:82-519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;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、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:“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,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”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,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,全国人大常委、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;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,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、行业学(协)会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“两院”院士、首届“国医大师”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;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、医药教育、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、学者出任编委、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立足医药科研、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,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,及时、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,客观、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,积极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、新理论、新观点、新发现、新技术、新成果、新方法、新措施、新经验等原创论文,全方位、高密度、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,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。
揭秘:输液后肾衰竭,竟是这些原因!
时间:2025-04-11 15:24:01
在现代医学中,输液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,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。然而,近期一起因输液导致的肾衰竭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令人震惊的是,这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竟然超出了正常指标的14倍,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
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肾衰竭。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严重受损,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调节体内液体平衡的一种病理状态。正常情况下,肾脏负责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,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和内分泌器官。当肾功能出现障碍时,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这起案例中的患者为何会因为一次输液就导致如此严重的肾衰竭呢?原来,罪魁祸首竟是输液过程中使用的药物。据调查,该患者在输液前并未对所使用的药物进行过敏测试,而他所输入的药物恰恰是他过敏的物质。这种过敏反应导致了强烈的免疫反应,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,进而引发了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综合征(SIRS)。
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,其特点是机体对各种损伤因素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,导致多个器官功能障碍。在这种情况下,肾脏作为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,承受了巨大的压力。由于免疫反应的影响,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,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,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受到损伤,无法正常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,从而导致了急性肾衰竭的发生。
除了药物过敏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外,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能导致输液后肾衰竭。例如,输液速度过快或过量会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,加重心脏负担,进而影响肾脏的灌注压力;某些药物本身具有肾毒性,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;此外,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、高血压等也可能增加输液后发生肾衰竭的风险。
如何预防输液后肾衰竭的发生呢?首先,医务人员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,并进行必要的过敏测试。其次,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剂量,避免过快或过量输液造成的不良影响。再次,对于已知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要慎用或避免使用,并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指标。最后,加强患者教育,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,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。
这起因输液导致的肾衰竭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虽然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,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谨慎对待,严格遵守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。只有这样,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,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。
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肾脏健康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合理饮食,适量运动,定期体检等都是维护肾脏健康的重要措施。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,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一次看似普通的输液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。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,提高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,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、可靠的医疗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