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,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。国内刊号:CN 11-6006/R,国际刊号:ISSN 2095-0616,邮发代号:82-519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;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、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、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:“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,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”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,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,全国人大常委、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;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,卫生部原副部长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,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、行业学(协)会、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“两院”院士、首届“国医大师”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;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、医药教育、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、学者出任编委、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。《中国医药科学》立足医药科研、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,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,及时、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,客观、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,积极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、新理论、新观点、新发现、新技术、新成果、新方法、新措施、新经验等原创论文,全方位、高密度、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,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。
冬季高发!儿童中耳炎如何预防?
时间:2025-01-16 11:32:46
每年冬季,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都会显著上升。这个季节,孩子们更容易感冒,而咽鼓管功能又尚未发育完善,因此感冒后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,诱发急性中耳炎。此外,过敏性鼻炎、腺样体肥大等也会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,从而增加患病风险。最近的研究数据显示,大约80%的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至少会经历一次急性中耳炎,其中以6个月到4岁的婴幼儿最为高发。这不仅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有关,也和他们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。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,一旦有孩子患病,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。所以,家长在这个季节要特别关注孩子耳朵的健康,警惕急性中耳炎的发生。
二、病因与症状表现
1. 病因
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。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。病毒感染则通常为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。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中耳,其中之一是咽鼓管途径。当儿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,病原体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,引发感染。此外,腺样体肥大也会阻塞咽鼓管,导致中耳积液,增加中耳炎的风险。
2. 症状
儿童急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得较为典型,但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。常见症状包括耳痛、发热、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。具体来说,婴幼儿常表现为抓耳、哭闹、拒奶、发热;年长儿能自述耳痛、耳鸣、听力下降,但程度上有所不同。如果出现高热和重度耳痛,往往提示病情较重,需要及时就医。
三、医学诊断与治疗对策
1. 医学诊断
要确诊儿童是否患上急性中耳炎,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出现以下典型症状:严重耳痛,尤其是夜间更为明显;听力下降;耳朵流出分泌物;发热;以及幼儿的抓耳行为等。然而,这些症状并非绝对,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年龄太小,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。因此,及时带孩子看医生,接受专业的医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。医生通常会采用耳镜检查和听力测试等手段来确诊。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或鼓室图来进一步确定病情。只有确诊后,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
2. 治疗对策
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是抗生素治疗,这是对付细菌感染的必要措施。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、头孢克洛等。如果患儿对青霉素过敏,可选用其他类别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。其次是止痛处理,局部可用酚甘油滴耳,全身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。对于四岁以上的孩子,还可以考虑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肿胀。必要时,医生可能会建议鼓膜切开术以引流积液,特别是当积液严重影响听力或引起其他并发症时。在任何情况下,家长都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,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,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。同时也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,如有恶化趋势立即复诊。
四、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
1. 家庭护理
在家里照顾患有急性中耳炎的孩子时,舒适度和清洁度至关重要。首先,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休息,鼓励多喝水,这有助于缓解喉咙干燥及促进体内排毒。其次,适当抬高床头可以帮助减轻耳朵的不适感。对于疼痛管理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量的止痛药,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,但务必遵守剂量说明以避免过量。如果孩子抱怨耳痛剧烈,可以用温暖的毛巾轻轻敷在患侧头部,但注意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。保持耳部干燥非常重要,洗澡后应仔细擦干耳朵周围的水分,避免潮湿环境促进细菌生长。另外,定期清洁孩子的外耳道,但切勿让任何物体深入耳道内部,以防损伤鼓膜造成更大伤害。最后,监测体温变化并适时采取降温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。总之,通过细心照料和合理护理,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恢复健康。
2. 预防措施
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需要从增强机体免疫力开始。首先,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至关重要。这不仅能提升身体整体的抵抗力,还能促进健康成长。其次,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比如勤洗手,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更要彻底清洗双手,以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。避免让孩子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因为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,会刺激呼吸道黏膜,增加感染风险。定期接种疫苗同样关键,例如流感疫苗、肺炎球菌疫苗等可以有效降低特定病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几率。最后,在寒冷季节里注意保暖,特别是对头部和耳朵部位的防护工作要做好,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这些敏感区域引发疾病。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,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孩子患上急性中耳炎的可能性。
五、潜在并发症与注意事项
1. 潜在并发症
儿童急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,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。最常见的是鼓膜穿孔,这会导致耳朵持续流脓,增加感染风险。此外,中耳内的炎症和积液如果压迫邻近组织,还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耳聋。更严重的是,炎症有可能扩散到骨骼,引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,或者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官,如脑膜炎和脑脓肿,这些情况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。因此,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耳部不适都不应掉以轻心,应及时就医。
2. 注意事项
在儿童急性中耳炎的治疗过程中,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。首先,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完成整个疗程的药物治疗,即使症状似乎已经消失也不能擅自停止用药。这是因为残留的细菌可能导致病情复发或产生抗药性。其次,在治疗期间和之后一段时间内,保持孩子的耳部干燥非常重要。洗澡或游泳时尽量戴上耳塞或浴帽以防水分进入中耳。最后,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以便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整。